多音字,即那些有多个发音的汉字,多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。掌握几千汉字已经够难的,何况又对不少汉字学会不同的发音(及其相关的语义差别)。据我所统计,多音字占约12.6%的汉字(基于9000个从语料分析出的现代通用汉字)。但是,如果我们考虑到字频,多音字覆盖44%的现代语料。这个现象告诉我们,多音字在平均上有相对高的频率。
大部分的多音字只有两个合法的发音,只有少数例外或多于两个发音。最多就是“和”和“嗯”,其分别有7个和8个音。
我喜欢把多音字按照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归类,有3大类。第一类多音字有两个读音,而且“次音”就是“主音”的轻声化,比如“妈妈”、“爸爸”、“哥哥”、和“姐姐”(分别是:ma1ma5, ba4ba5, ge1ge4, jie3jie5)。可见,这类多音字与重复结构有关。也许,我们可以提一个理论说这些汉字不是真正的多音字,而是语流中的在线音变。但是,也有词汇上的作用,比如“东西”和“东西”。把“西”念成xi1或者xi5是两个不同的词。
第二类多音字也是跟声调有关系,但是比轻声化更宽容。例子包括“兴”(xing1和xing4)、“为”(wei2和wei4)以及“数”(shu4和shu3)。虽然他们是不同的词,我们也能看出语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。有可能在汉语的发展中,声调的变化有一个造生词的功能。我个人认为,这写多音字最容易混淆。
第三类,也是最后一类,堪称最容易是因为读音最不相似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“参差”(cen1ci1),“参”又读can1(如“参加”)和shen1(人参),“差”又读cha4(差别)和chai1(出差)。
汉语学习者要怎么办掌握多音字呢?只能慢慢地通过语境学会。在课堂上(或者课本上)每次介绍一个“生字”,应该首先确认该汉字是否已经以其他的读音被教过。当然,这个方法应该普遍使用,对所有的汉字,这样可以建立语素意识。
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,我分析了HSK(新版)词汇表上的所有多音字,把它们组织成一张对照表。多音字意识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该字表,强化他们对多音字所参与的词汇区分意识。